精华笔记
1. 关于创业的初心与转型
Jack的起步
- 从19岁尝试直销起步,到25岁正式成立团队,开始真正的创业。
- 创业的初衷:探索低成本的业务模型,MCO(行动管制)期间尝试网红营销代理公司。
转型的动因
- 网红代理公司的局限性:
- 随着业务扩展,运营成本与收入同步增长,缺乏规模化优势。
- 关键经验:如果做服务型公司,适合小规模团队,扩大后难以维持高利润率。
- 进入零食市场:
- 选择零食而非美容健康产品,因为后者门槛高且竞争激烈。
- 赛道选择的逻辑:
- 符合可扩展性(Scalability)和可持续性(Sustainability)。
- 聚焦未被占领的细分市场,选择具有潜力且文化特色鲜明的马来西亚传统零食(Lekor)。
2. 如何创建差异化竞争优势
品牌定位
- 并非与传统Lekor竞争,而是将其定位为零食市场的创新选择,与薯片、鱼皮等零食品类争夺份额。
- 解决痛点:从街边短保质期的零食变为超市可购买的工业化产品。
品牌形象
- 通过粉色恐龙形象(Mascot)突显品牌差异化:
- 恐龙象征传统,但粉色代表现代化与年轻化。
- 启发:品牌标志和形象设计要有差异化和关联性,迎合目标消费群体审美。
3. 关于创业心态与决策
“裸辞创业”的建议
- 必须确保基础安全感(存款至少覆盖一年开销),避免在财务压力下做出错误决策。
- 如果能100%专注,且有足够资金支持,可以裸辞。
年轻人创业应有的品质
- 勇于试错(试错≠犯错):行动中发现问题,通过复盘优化。
- 强大的执行力和坚持力。
- 有创业精神(即便是在打工中,也可用“内部创业”的思维争取突破)。
适合创业的人特质
- 勇气:接受不确定性并主动行动。
- 细致:对细节敏感并能管理复杂项目。
- 自我认知:了解自己的短板,寻找互补型合作伙伴。
4. 如何验证商业想法
最小可行产品(MVP)测试
- 在没有产品库存的情况下,通过广告测试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。
- 投入低成本广告(如Facebook、小红书),验证市场需求,获取早期订单反馈。
- 案例分享:早期在家自制零食,通过社交媒体吸引订单,用实际销售验证需求。
资金问题的解法
- 核心理念:证明想法可行比获得资金更重要,好的商业模式自然吸引投资者。
- 创业初期避免大规模投入,逐步迭代产品和模式。
5. 成功出口与市场扩展
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
- 定位为马来西亚文化代表零食,通过展览会找到海外买家。
- 从新加坡开始扩展,后续进入中国、香港、文莱和美国市场。
克服出口挑战
- 学习出口资质要求(如Halal认证、出口标准等),与海外进口商合作。
- 启发:进入陌生市场时要利用展览会和本地合作伙伴的资源,减少试错成本。
6. 关于失败的反思
踩过的坑
- 初期使用透明包装导致运输过程中易碎,影响销售。
- 不了解不同国家的出口需求(如多种口味搭配降低库存压力)。
- 信任错误代理商,导致款项回收困难。
避免错误的方法
- 小规模试探新想法,避免一次性大投入。
- 复盘试错经验,优化下一步行动。
7. 创业的成功关键:执行力与准备
执行力优于创意
- “想法人人有,但只有少数人愿意去执行。”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才能找出独特定位。
- 案例:初期定位高端零食,后因市场反馈调整为更亲民的小包装。
运气与准备的关系
- 运气常被认为是成功的因素,但更多是对“已准备好机会”的感知。
“机会每天都有,只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抓住。”
8. 年轻人常见的创业误区
急于求成
- 很多失败因过度追求快速成功,缺乏对长期发展的耐心。
- 启发:快速搭建的事业易受市场波动冲击,长期沉淀才能建立牢固“护城河”。
认知外的成功
- 若赚的钱超出自身认知,最终可能因认知不足而失去。
- 建议:与其追求短期快速获利,不如专注于长期发展与能力提升。
9. 资源杠杆的价值
借力的重要性
- 杠杆同行经验:从已有经验者学习行业知识和避免陷阱。
- 利用渠道合作:与分销商、进口商合作,降低市场开拓成本。
- 借用供应链反馈:从供应商处获得行业动态,优化产品策略。
分享带来信任
- 与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经验,建立互信,增加合作机会。
10. Jack的日常习惯与效率提升
清晰目标
- 每天设定清晰的日程目标,前一天完成规划,次日集中执行。
高效工具
- 使用WhatsApp Business进行客户分类与跟踪,确保每个客户都有准确的跟进记录。
总结与复盘
- 每天结束前查看进度并调整策略。
醍醐灌顶的金句
- “执行力比想法更重要。”
- “创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,而非创造产品。”
- “认知外赚的钱,最终会因认知不足而亏回去。”
- “机会每天都有,但准备好的人才能抓住。”